當前位置:首頁 |
|
為充分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臨安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,即日起,本報推出“喜迎二十大 我說新變化”系列報道,生動呈現我區各地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,全面展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美好景象,大力營造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濃厚氛圍。
你對十年前的課堂還有印象嗎?是老式吊扇在頭頂上吱呀作響,是半寸粉筆在黑板上“嘰嘰喳喳”,還是放學后寫不完的作業?再看如今的課堂,電子白板、多媒體課件,學生“講”的比老師多……小小的課堂折射出的是時代的變遷,是教育的不斷“升溫”。這十年,學生的課堂悄然發生變化;這十年,是臨安教育向“美好教育”大步疾走的十年。
從小黑板到“小白板”
“同學們,我們一起回憶下之前的課文中有哪些是描寫大場面的?”在昌化一小干凈明亮的教室里,王雁春正給六年級的學生上語文課。王雁春一邊引導學生說出答案,一邊通過教學一體機呈現課堂內容,整節課輕松活潑。
而像這樣的內容,以前可能要花兩三堂課才能上完,現在基本一節課就能結束?!罢n堂效率的提高得益于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普及?!蓖跹愦菏侨珖鴥炐憬處煫@得者,今年是她走上工作崗位的第二十八個年頭。她說,這二十八年來,見證了臨安教育的迅速發展,特別是這十年的教育風貌更是日新月異,有了跨越式發展。
“就拿小小的一塊黑板來說,我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,黑板是幾塊木板拼接起來的,用黑油漆涂一涂,再用木架子搭上就能用了;后來用的是水泥黑板,寫字容易打滑;再后來我們用上了綠色的磁性黑板,幻燈片投影儀;再看現在,走進教室,每間教室里都是教學一體機,電子白板已經替代了傳統意義上的黑板了?!痹谕跹愦嚎磥?,小小一塊黑板的變遷,是臨安教育資源不斷優化的一個縮影。
還記得十幾年前,多媒體教室還是學校的“稀罕物”,每個學校只有一兩間,只有上公開課的時候才能使用?!岸缃?,多媒體教室已不是新鮮事,每個班級都有,而且是城鄉同步的?!蓖跹愦赫f,十年來,越來越多的校容校貌煥然一新,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教學設備開始走進學校,走進教室。不僅如此,眼下還通過“互聯網+義務教育”的模式,讓農村學校和名校實現“同步課堂”。
百年大計,教育為本。這十年,我區持續加大教育投入,教育財政經費投入由2012年的10.76億元提升至2021年的23.01億元,增幅達113.85%。學校布局持續優化,全區新建、改擴建、遷建學校45所,新增學位20415個。2018年,臨安與杭州主城區雙向等額招生,教育融杭邁出堅實一步,臨安區內基礎教育不斷發展,城鄉軟硬件條件的差距在顯著縮小。
鄉村教師有了專業“領路人”
今年9月份,浙江省教育廳公布第十三批浙江省特級教師名單,王雁春榜上有名,這對農村教師來說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。欣喜之余,王雁春深感責任重大。作為名師鄉村工作室的牽頭人,她想把更多農村教師送上“領獎臺”。
2013年,昌化一小牽頭,成立了王雁春工作室,學員輻射兩昌地區年輕教師,這也是我區名師鄉村工作室的雛形。在王雁春的帶領下,年輕教師有了學習和研討的平臺,也有了走向更高平臺的機會。這樣的模式得到了區教育部門的認可,2015年,由區教育局授牌的首批10個名師鄉村工作室正式成立。截至目前,全區已有46個名師鄉村工作室。
2020年,我區啟動了“名師、名班主任、名校長”工程,評選產生了三大系列的區內領軍人物。在此基礎上,區教育局進一步完善區內導師的工作職責,微調了各名師鄉村工作室的學員組成,將“天目新苗”、“天目新秀”統一納入各學科名師工作室進行日常培養,努力形成教師隊伍梯度培養的工作機制和體系,促進教師專業持續發展,努力使名師鄉村工作室效能最大化。
“從‘星級教師培養計劃’到‘名師、名班主任、名校長’工程培養計劃,臨安一系列研訓一體的培養制度,為一線教師的成長搭建了良好的平臺。我也是從這個平臺上慢慢成長起來的?!蓖跹愦赫f:“而且像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、時代楷模陳立群這么頂尖的教育大家都請到我們臨安來開辦工作室。不用出臨安,我們就能享受到頂級的學習大餐。而且身邊的特級教師、名師、名校長、名班主任也像雨后春筍一樣不斷地冒出來,有本土培養的,也有外來引進的。這些都是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?!?/p>
老師“退”到后面去
在王雁春的課堂上,記者看到更多時候是學生在發言。王雁春表示,教師的身份已經從早年“填鴨式”學習的監管者,逐漸轉變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、領路人?!懊课粚W生都是課堂的主人,老師要學會‘退’到后面去,讓學生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?!?/p>
教學硬件條件的改善、教師隊伍的提升給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,也從根本上為教育理念的升級奠定了基礎。這十年里,臨安教育沒有只盯著學生量化的成績,而是注重培養“全人”。逐漸規范化開展學校勞動教育,扎實推進陽光體育,豐富藝術實踐活動,推進人工智能教育進校園,不斷推動素質教育走深走實?!疤炷可倌晁颊眲撔缕放迫脒x浙江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十件實事,創成國字頭特色學校9所、浙江省現代化學校9所、各類省級特色學校73所。
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過去十年,教育部門始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,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,努力提升教育質量,辦好人民滿意教育。接下來,將緊緊圍繞“擇臨優學”目標,加快教育高質量發展,為高水平建設“吳越名城·幸福臨安”貢獻更大的教育力量。
騰訊微信
騰訊微博
新浪微博
新華微博